論文解讀--鰻弧菌生物被膜在亞洲鱸魚口服疫苗中的作用 |
出處:水生動物健康評估公眾號 作者:小破同學 水產養殖網 2019-10-15 23:34:00 |
今天為大家帶來一篇《鰻弧菌生物被膜在亞洲鱸魚口服疫苗中的作用》的文獻解讀,引用信息如下:
亞洲鱸魚是東南亞國家重要的養殖品種之一,以其獨特的風味和肉質而聞名。由于亞洲鱸魚養殖的集約化和迅速擴張,導致了許多疾病的流行,尤其是由弧菌引起的疾病。以出血性敗血癥為特征的弧菌病是發生在海水和微咸水魚中的一種主要疾病,常見感染的魚類包括亞洲鱸魚,鮭魚,鱈魚,大比目魚,鰻魚,虹鱒以及貝類和蝦類。鰻弧菌是亞洲鱸魚弧菌的病原體,嚴重阻礙了亞洲鱸魚養殖的發展。     本研究評估了鰻弧菌生物被膜(BF)用于亞洲鱸魚(Lates calcarifer)的口服疫苗接種中的作用。將熱滅活的細菌(free cell ,FC)和細菌被膜(biofilm,BF)和基礎飼料混合后每天以107、1010和1013 CFU /每g魚的劑量投喂20天,然后測定60天之內每10天的凝集抗體滴度。與FC和對照組相比,口服過生物被膜的魚的凝集抗體滴度顯著增加。在這三種劑量中,生物被膜組(BF)1010 cfu / g fish/ d的劑量被認為是接種疫苗的最理想劑量。口服生物被膜組的鱸魚相對存活率(RPS)高于游離細胞的相對存活率為85.4%。這項研究表明,鰻魚弧菌生物膜口服疫苗的性能要優于直接滅活的混合細菌疫苗。該研究進一步表明在高食肉動物魚類養殖中添加細菌病原體的生物被膜的口服疫苗具有更好的性能。相關結果如下:
一、鰻弧菌生物被膜的免疫應答結果 投喂20天后,檢測60天內每隔10天的抗體反應。結果發現血清中抗體效價和保護作用逐漸增強,該結果產生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生物被膜抗原能夠在后腸產生免疫應答,而后腸對最低限度的免疫原性表位改變都能產生免疫應答,這意味著我們能觀察到生物被膜組更高的抗體效價和持續性保護作用。生物被膜多糖是一種中性己糖的聚合物,它能夠包裹并保護細菌表面抗原不被腸道消化。
 圖1.不同劑量鰻弧菌生物被膜投喂后亞洲鱸魚抗體反應
 圖2.不同劑量滅活的鰻弧菌投喂后亞洲鱸魚抗體反應
 圖3. 1010cfu/gfish/d劑量投喂后 FC組、BF組和對照組亞洲鱸魚抗體反應
二、保護率計算 鰻弧菌半數致死量為106 cfu/g fish(圖4);在此劑量下,通過存活實驗發現,對照組的成活率僅為20%,生物被膜組的成活率為88.3%,而滅活鰻弧菌組的成活率為41.6%。生物被膜組和滅活鰻弧菌組的相對存活率(RPS) 分別為85.4和27.0 (表1)。
 圖4 鰻弧菌半數致死量檢測
 表1 106 cfu/g fish劑量下各組保護率
三、鰻弧菌生物膜細胞制備方式 (1)接種1mL對數生長期(18h)的鰻弧菌,然后在培養箱中室溫條件下培養,每天以120rpm/min速度搖6h (2)第三天倒出上清,底物(幾丁質)用 PBS(pH 7.2)沖洗三次,去除游離細胞 (3)幾丁質底物在10ml離心管中和10mlPBS劇烈攪拌4分鐘;以便從幾丁質中分離生物膜細胞。 (4)將含有生物被膜細胞的上清液轉移到新的無菌離心管中,通過離心獲得生物被膜細胞 (5)PBS清洗三次后,并用PBS重懸 (6)和基礎飼料混合之前在80℃條件下60min滅活
(本文已被瀏覽 7067 次) |
|
|
|
文章分類 |
|
|
|
|